园艺学(090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
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园艺学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
1. 身心健康,爱国守法,热爱农业,学术严谨和作风端正。
2. 掌握园艺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
3. 掌握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和实验室技能,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口头表达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和进行一般的专业英文写作。
4. 具备研究与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承担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等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管理及科技推广等工作。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研究方向
1. 蔬菜学
主要包括蔬菜种质资源优异基因挖掘与开发、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蔬菜栽培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蔬菜产量品质形成机理与生长发育调控;设施蔬菜及栽培技术等。
(1)研究方向1:蔬菜生理与优质安全栽培
以蔬菜逆境生理和抗病虫生理为重点,以设施环境因子调控为核心,研究蔬菜作物在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蔬菜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栽培技术。
(2)研究方向2: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
研究蔬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以有性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选种和引种等常规育种为基础,采用细胞和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蔬菜优质、抗逆和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探讨新品种选育技术和良种繁育方法。
2. 果树学
主要包括果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果树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果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理生化机理;果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应答调控机制。
(1)研究方向1:果树生理生态
重点研究生态环境对果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影响的生理生化机理及调控技术,在果品安全栽培理论与技术、植物源农药、农药残留速测、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突出特色。
(2)研究方向2:果树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
重点研究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果树品种资源的优选改良技术,构建果树种质保存、选育和繁殖技术体系和引进推广的技术体系。
(3)研究方向3:果实发育及品质调控
研究果实发育生理及分子机制,重点研究果实品质形成及花、果发育的生理机制及调控技术,包括重要园艺性状基因的表达、调控、分离和鉴定,建立华南地区特色果树优质高效生产的栽培技术调控体系。
3.观赏园艺学
主要包括观赏园艺植物资源鉴定评价、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观赏园艺植物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观赏园艺植物采后生理与保鲜;观赏园艺植物应用与园区规划设计等。
四、学分、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总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6学分,专业必修环节≥6学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两个学期内完成。
五、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
1. 贯彻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以使研究生既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 采取导师负责与教研室(研究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提倡不同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
3.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科研试验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作专题报告,派出部分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或进行科学实验研究。
5.实行目标管理,要将硕士生课程成绩、中期考核、论文工作等监控手段有机结合,确保硕士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即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非学位课程(即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等三部分组成。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需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两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课程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的考核以百分制计分,学位课程70分为合格(英语符合免修条件的且申请免修的,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
具体课程信息见《园艺学一级学科(0902)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表》。
七、必修环节
全日制园艺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考查合格后分别计2、1、2、1学分,成绩以“通过”和“不通过”给予评价。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应不少于15次,并作学术报告1次,每次应提交不少于500字的学术报告综述;研究生参加本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由学院进行考核,参加学校及其他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
2、教学实践(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诸如答疑及批改作业、上辅导课及习题课、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进行。教学实践完成后,研究生填写《教学实践报告书》,由导师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
3、社会实践(2学分)
研究生社会实践主要分为社会调查、企业合作研发、导师合作项目、生产劳动、挂职锻炼、岗位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社会实践期满后,由社会实践单位对研究生实践表现进行鉴定,经认证合格后,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
4、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研究的方向,阅读有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并根据所研究的课题背景,进行开题报告,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结果。研究生提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给出考核成绩。
八、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汇编》(2018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实验方案应在认真做好相关科技文献查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3.研究生完成并达到了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等培养环节的要求,撰写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正式答辩。
4.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在中、外核心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不含共同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接收不少于1篇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 1 项,方可申请硕士学位。未达到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学院培养指导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和论文盲评,通过者可申请论文答辩和毕业,但不受理学位申请,毕业1年内(不超过学校规定的学制年限)发表论文符合要求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5.有关学位论文的审核、论文的水平评价等要求,按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汇编》(2018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授予农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园艺学一级学科(0902)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负责单位
修读对象
学位
公共必修课
21600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I
2
32
1
马克思学院
全体硕士生必修
216008
自然辩证法I
16
217002
基础英语I-2
4
64
外国语学院
全体学硕生必修
201045
文献检索论文写作I
化工学院
除农发、农管、艺术外的所有硕士生
专业必修课
204089
园艺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
3
48
园艺学院
全体园艺学学硕生必修
204090
园艺专题讨论
204091
高级蔬菜栽培生理学
蔬菜学方向必修
204092
高级蔬菜育种学
204093
高级果树栽培生理学
果树学方向必修
204094
高级果树育种学
204108
高级观赏植物栽培生理学
观赏园艺方向必修
204109
高级观赏植物育种学
215001或215002
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生处
全体硕士生
204097
设施园艺进展
202012
园艺植物采后生理学
全体园艺学学硕生选修
201040
现代测试技术
204110
现代园艺植物研究法
204098
生物信息学
204099
基因组学
204119
园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204111
园艺植物逆境生物学
204095
乡村振兴与农村政策
经贸学院
必
修
环
节
204004
学术活动
2~3
204002
教学实践
204003
社会实践
204001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补修课程
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或花卉栽培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2~3门课程(栽培学3选1,育种学必选)
不计学分
参照本科生课程设置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
上一条:2025年林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条:2023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
【关闭】